繼去年山西拉開煤炭整合的大旗之后,煤炭整合風已然在全國蔓延開來,多個省份宣布要在2010年將省內煤炭企業整合作為工作重點。上海證券報《能源前沿》專刊將自本期開始,開辟“關注煤炭整合”欄目,及時報道各區域煤炭整合的進展、成效與所面臨的困難。敬請讀者關注。
日前,山東省國資委一次常規的省管企業負責人會議,傳出山東省將對省屬7家煤炭企業重組的消息,一時在業內引起無限想象。然而記者隨后采訪,山東省國資委有關人士卻又都對此三緘其口。
在山西、內蒙、河南等省(區)煤炭企業加速整合的背景下,山東大煤炭集團看似呼之欲出,然而,聯系到山東省內煤炭資源萎縮,其煤炭企業紛紛向省外甚至國外擴張等情形,山東煤炭企業的整合又似遙遙無期。另外,即使山東煤炭企業整合在一起,就真的會增強其競爭力?
大概率事件
早在2008年,山東省國資委就出臺了《山東省省管企業改革發展和國資監管工作三年規劃》,其中提出,“到2010年基本完成省管企業重組”。而在山東省國資委提出的重組名單中,山東鋼鐵集團、山東重工集團已組建完畢,只剩下煤炭集團尚未成立。
目前,山東省省屬煤炭企業共有7家,分別是兗礦集團、棗莊礦業、淄博礦業、新汶礦業、龍口礦業、肥城礦業、臨沂礦業,合計產能過億噸,占山東全省煤炭產量的三分之二。山東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表示:凡是省里重點支持的企業,首先將制定資產證券化規劃。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借鑒山鋼集團、山東重機集團組建的路徑,很可能采取先組建再整合的方式。
資源困局
山東曾經是煤炭資源大省,但目前已成為煤炭凈輸入省。2008年山東全省年煤炭產量為1.4億噸,僅占全國總產量的5%左右,煤耗卻占全國總量的10%。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局長卜昌森表示,按照目前的剩余經濟可采儲量和生產能力,山東煤炭開采只能維持20年左右。預計2010年后,山東省每年耗煤量將達到3億噸以上,每年需從省外凈調入煤炭2億噸以上。
與山西、內蒙等地整合企業是為了保住資源、減少礦難發生不同,山東組建大煤炭集團,是為提高省外尤其是國外資源的開拓能力。然而,現在的情況是,為了破解資源困局,山東省屬的7家煤炭企業從2002年就已經開始 “走出去”。目前已在山西、陜西、貴州、云南、安徽、青海、內蒙、新疆和寧夏獲得或經營托管的生產、在建煤礦及探礦權達79處,煤炭資源量500多億噸,生產、基建及規劃建設礦井年總設計能力1.5億噸。據統計,截至2009年末,7家省屬煤炭企業已在省外建成投產礦井30多處。2009年末,兗州集團斥資190億元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煤炭公司。棗礦集團在云貴、新疆、內蒙等地獲取煤炭資源量120多億噸;淄礦集團在加快建設濟(寧)北礦區建設的同時,到陜西開發煤炭資源,亭南礦井于2005年末即投入聯合試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