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選礦之離析-浮選法
離析-浮選法是一種火法化學處理與浮選相結合的方法。例如難選氧化銅礦石的離析-浮選就是將礦石破碎到一定的粒度以后,混以少量的食鹽 (0.1-1.0%)和煤粉(0.5-2.0%),隔氧加熱至900度左右,礦石中的銅便以金屬狀態在碳粒表面析出,將焙砂隔氧冷卻后經磨礦進行浮選,即得銅精礦。
離析-浮選法最大的優點是能解決那些不能用常規選礦方法處理的礦石,它可以綜合回收礦石中的有用金屬。例如銅礦石中,當礦石中含有大量的硅孔雀石、赤銅礦及結合銅時,或是含有大量的礦泥時,這類礦石用浮選法往往指標很低,而用離析法則是比較有效的。離析法還能處理氧化銅礦石與硫化銅礦石的混合礦石,并能綜合回收金、銀、鐵等有用金屬。此外,金、銀、鎳、鋁、鈷、銻、鈀、鉍、錫等幾種金屬的化合物是易于還原的并且易于生成揮發性的氯化物,也適應于用離析法處理。
離析法的缺點是成本較高,基建投資較大,生產費用也較高。估計離析法的基建投資約為同樣能力浮選廠的兩倍,生產費用也要高2—3倍。所以用離析法處理難選的氧化銅礦石時,認為原礦中的銅品位應大于2%方能得到較好的經濟效果。所以離析法僅用于解決那些不能用其他方法處理的礦石。因此在采用此法之前,應對處理的礦石作全面的研究,若能用其他方法處理,就不宜用離析法。
銅離析三大階段
離析過程比較復雜,雖然對銅的離析已經做了不少的實驗研究工作,但對一些問題至今仍有不同的見解。多數認為氧化銅礦的離析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食鹽的分解階段,離析過程中,首先是食鹽與礦石中的結晶水在700℃溫度下生成氯化氫。其反應式如下:
4NaCl+Al2O3·2SiO2+2H2O=Na4Al2·2SiO3+4HC1↑
(2)氯化亞銅的揮發階段 氯化氫與氧化銅礦物作用,產生可揮發性的氯化亞銅,氧化銅礦物的種類較多,為簡明起見,用簡單的Cu2O作代表,其反應式為:
4HC1+3Cu2O=2Cu3C13↑+3H2O
(3)還原和離析作用階段,氯化亞銅蒸氧被氫(與碳粒吸附的氫)還原而生成離析銅并覆蓋在炭粒上。其反應式為:
2Cu3C13↑+3H2=6Cu+6HC1↑
離析銅(Cu)用浮選法可以有效的加以回收,氯化亞銅還原所產生的氯化氫(再生的HC1)能繼續和氧化銅礦物作用生成氯化亞銅,使上述反應周期循環發生。
影響離析過程的因素較多,其中較為主要的有下列因素。
(1)礦石性質 礦石粒度及礦石的物質組成都要影響離析過程,尤其是處理含鈣質脈石時,特別是方解石、石灰石等,氧化鈣的生成將妨礙銅的離析。
(2)溫度的影響 溫度直接影響氯化反應速度,準確控制溫度是進行離析過程的一個重要條件。離析溫度的上限既決定于礦石性質和熱交換條件,也決定于經濟因素。若離析溫度高,不僅浪費燃料,而且引起物料的燒結,出現結窯皮現象,若溫度在離析溫度以下,則會使離析效果變壞。
(3)停留時間 物料在離析窯的停留時間取決于窯的體積、物料的相對密度、物料的通過速度,總之物料在窯內的停留時間應足以達到較高的回收率為好。
(4)還原條件 還原條件對離析過程的影響是很大的,適度的還原條件有利于氯化反應的進行。
(5)氯化劑用量 食鹽本身對氯化反應沒有影響,離析的引發反應是依靠食鹽水解產生的氯化氫,而氯化反應速度與氯化氫壓力成正比。食鹽的加入量過少,則氯化氫的供應就不能滿足起始氯化反應速度的需要。食鹽的用量過大也是有害的,它會溶解氯化亞銅,降低離析回收率。
(6)水蒸汽 水蒸汽對氯化劑的分解及氯化氫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實驗證明,礦石如果喪失了結晶水,則離析過程不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