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選礦根據不同的工藝流程有著不同的作業,比較典型的化學選礦過程一般包括了準備作業等六個主要作業。
(1)準備作業 這一作業與物理選礦方法相同,包括對物料的破碎與篩分、磨礦與分級及配料混勻等機構加工過程。目的是使物料破磨到一定的粒度,為下一作業準備適宜的細度、濃度,有時還用物理選礦方法除去某些有害雜質或使目的礦物預先富集,使礦物原料與化學試劑配料、混勻。如果用火法處理,有時還要對物料進行干燥或燒結等,為下一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2)焙燒作業 焙燒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礦石的化學組成或除去有害雜質,使目的礦物(組分)轉變為容易浸出或有利于物理選礦的形態,為下一作業準備條件。焙燒的產物有焙砂、干塵、濕法收塵液和泥漿,可根據其組成及性質采用相應方法從中回收有用組分。
(3)浸出作業 這一作業是根據原料性質和工藝要求,使有用組分或雜質組分選擇性溶于浸出溶劑中,從而使有用組分與雜質組分相分離或使有用組分相分離,為下一工序從浸出液或浸出渣中回收有用組分創造條件。
(4)固液分離作業 這和物理選礦產品的脫水作業性質一樣,但化學選礦浸出礦漿的固液分離的難度大些,一般也是采用沉降,過濾和分級等方法處理浸出礦漿,以得到下一作業處理的澄清溶液或含少量細礦粒的溶液 。
(5)凈化作業 為了得到高品位的化學精礦,浸出液常用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成溶劑萃取法等進行凈化分離,以除去雜質,得到有用組分含是較高的凈化溶液。
(6)制取化學精礦作業 從浸出液中提取有用金屬(組分)而得到化學精礦,一般可采用化學沉淀法、金屬置換法、電積法、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或溶劑萃取法;有的情況也可以采用物理選礦法。典型的化學選礦的原則流程可用圖7-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