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礦物學研究,主要是為地質、選礦(包括冶煉)提供資料。資料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這些工作的試驗過程和質量。然而實際進行礦石性質考查的樣品數量,不論是與選礦試驗的礦石量,還是和自然界存在的礦床儲量相比,其量都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因此,對于進行工藝礦物學考查的那部分樣品,就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代表性不好,即使后續的具體觀測工作如何精確細致,由此提供的工藝礦物學資料價值都不會很高。為了保證試樣的代表性,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獲取樣品的方式主要有2種。一是從分選產品及試驗用礦樣中抽取;二是在工藝加工取樣點上采取地質標本樣。
選礦試驗研究用礦樣的采取,是項很繁重細致的工作。它通常是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地質、選礦試驗研究、設計單位參加,共同研究進行。試驗研究、設計單位提出技術要求,地質部門負責編制采樣設計。
取樣前,必須對礦床、礦體產狀以及礦石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嵌布粒度、化學組成、有益和有害元素賦存狀態、礦石物理技術特性、開采方法、采礦計劃及技術要求等,都要基本清楚。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采樣方案,得到具有充分代表性的礦樣。為此,應對礦石運進礦倉前的全過程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從而找出影響礦樣代表性的各種因素,以便在取樣過程中逐個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