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鎢資源極其豐富,鎢礦儲量及開采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其中白鎢礦儲量比重占主導地位。在1981年,白鎢礦儲量占全國鎢總儲量的40.6%,到1989年已上升到51.8%。我國白鎢礦床雖然儲量大,但白鎢礦床品位一般偏低。隨著近些年來黑鎢礦資源枯竭,白鎢礦的資源利用顯的尤為重要。
白鎢礦的選別主要采用浮選法,而浮選藥劑、浮選工藝是選別效果的關鍵。我院在白鎢捕收劑、調整劑和白鎢選礦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制出多個系列的白鎢選礦藥劑,并申報了多項發明專利。
我院研制的ZL、GYW、TA、FW系列的白鎢捕收劑,用于多家選廠。該藥劑與常規捕收劑733、731等藥劑相比,選礦回收率提高較大、且藥劑成本較低,捕收劑銷售價格在0.8~1.3萬元/噸。
我院的白鎢選礦藥劑和選礦工藝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已達三十多家,2008年白鎢藥劑銷售量達1100噸,其中張掖白鎢礦藥劑銷量達700噸,其工業試驗指標:給礦品位0.4~0.5%WO3,獲得白鎢精礦品位62~68%WO3、回收率74~78%。 香爐山工業試驗指標:給礦品位0.73%WO3,獲得白鎢精礦品位69.32%WO3、回收率83.86%,比原工藝流程的鎢精礦品位高14.91%、回收率高10.28%。
黑白鎢混合浮選
目前我國白鎢礦區中以伴生礦和共生礦賦存的占47.92%,資源儲量排在10萬噸以上的以湖南柿竹園、黃沙坪為共生礦區。
湖南柿竹園鎢礦物中白鎢礦與黑鎢礦的比例為7:3。我院在“八五”、“九五”、“十五”、 “十一五”柿竹園國家科技攻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開發出GYB、GYR、GYT和TA系列黑白鎢選礦捕收劑以及選鎢新工藝,獲得了發明專利授權 “一種黑白鎢的選礦方法”,專利號為:ZL200410051961.1。GY法選鎢新藥劑、新工藝成功地應用于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的2000噸/日、1000噸/日和380選廠。
柿竹園多金屬礦是世界級特大型鎢鉬鉍礦床,有用礦物種類多,嵌布粒度不均勻且偏細,不同礦物的可選性差別大,回收鉬鉍和鎢的工藝流程復雜且回收率低,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先后獲得多項國家和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
①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 “黑鎢礦高效低毒捕收劑苯甲羥肟酸的研究” 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②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柿竹園多金屬礦GY法浮鎢新技術的研究” 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③ “GY捕收劑”產品榮獲廣東省優秀新產品三等獎。
④ “鎢鉬鉍復雜多金屬礦綜合選礦新技術—柿竹園法”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鎢細泥選礦
據全國十幾個主要黑鎢選礦廠統計,細泥(-0.074 mm粒級)的數量和金屬量一般占出窿原礦的11%~14% (質量分數)。由于細泥中WO3含量低、且細泥對浮選穩定性和浮選指標影響較大。目前僅用單一選礦方法(浮選、重選或磁選)回收低品位的鎢細泥難度較大。目前,我國許多選廠對黑鎢礦的回收主要采用重選法,細泥中鎢的回收率在30%以下。
經過長期試驗研究和工業生產實踐,該項技術研究取得較大的成果:
① 我院開發的一種黑白鎢浮選的新工藝技術,專利號:ZL200410051961.1,該項技術成功應用于柿竹園2000噸/日選廠、1000噸/日選廠、380選廠的鎢選礦工藝。
② 我院在高梯度磁選機分選弱磁性礦物的研究取得較大的進展,于 2006年申請了“一種高梯度磁選機”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0610132432.3,該項技術解決細粒級的堵塞現象,從而提高細粒級的分選指標。
③“一種黑白鎢細泥的選礦方法”發明專利已申請并公開(申請號:200810027873.6),此項技術已投入工業應用,使細泥生產中鎢實際回收率比改造前提高20%以上(2004年~2006年累計細泥綜合回收率為26.45%)。每年可生產165噸鎢精礦,按7.9萬元/噸.精礦計算,實際毛利700多萬元/年,增加毛利280萬元/年。
研究細粒級鎢選礦新技術的同時,開發了系列的黑白鎢選礦藥劑GYB、GYR、TA-3、GYT。該新藥劑和新技術已用于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鎢鉬鉍多金屬選廠和江西大吉山鎢業有限公司細泥回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