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漏風技術 主要目的是:減少或杜盡疏松煤體氧氣的供給。技術手段有:水泥噴漿;泡沫噴涂;納米改性彈性體材料涂抹;均壓。
水泥噴漿工作量大,回彈多,抗動壓性差,堵漏效果不十分理想;泡沫堵漏性能好,抗動壓性好,但其本錢較高,高溫時分解,開釋出有害氣體;納米改性彈性體材料具有氣密性好、伸長率大等性能,可刮、涂、抹在煤巖體、木材及閉墻漏風處,操縱簡單,使用方便,可根據施工需要調整固化時間,固化后表面形成彈性體。
閉區均壓可減少向封閉區域內的漏風,開區均壓則可降低采空區周邊的壓差,減少向采空區浮煤漏風,從而降低自燃危險程度,但對于已經或曾經發生過自燃的火區,僅依靠均壓達到完全杜盡漏風,防止自燃的目的是不現實的。
(二)火區惰化技術 主要目的是:降低火區O2濃度,窒息火區。技術手段有:注進N2和CO2等惰性氣體;惰氣泡沫;三相泡沫。
惰氣和泡沫可布滿整個空間,既能迅速窒息明火,又能抑制煤層自燃高溫火區的發展,但對大熱容的煤體降溫效果不好,滅火周期長,火區易復燃,且對現場堵漏風工作要求較高。
惰泡和三相泡沫能起到固氮、降溫、減少漏風、降低采空區氧濃度、包裹煤體等作用,但泡沫穩定時間短,在碎煤中壓注,發泡性能差,起泡倍數低,若僅起阻化劑作用,則本錢太高,效率低,對已形成高溫的浮煤,僅依靠惰泡隔氧滅火,需注惰泡量很大,且易復燃。
(三)煤體阻化技術 主要目的是:降低煤體的氧化活性,抑制煤氧結合。技術手段有:噴注CaCl2、MgCl2等一些吸水性很強的鹽類;霧化阻化劑;惰化阻化劑。
當CaCl2、MgCl2的水溶液附著在煤體表面時,形成一層含水液膜,阻止煤氧接觸,同時能使煤體長期處于濕潤狀態,在低溫氧化時溫度不易升高,從而抑制了煤的自熱和自燃;阻化劑防火效果較好,但當煤中水份蒸發,減小到一定程度時,阻化作用就會停止,轉而變為催化作用,促進煤的氧化與自燃。
惰化阻化劑在煤溫超過一定溫度時,開始吸熱氣化,產生惰性阻化氣體,阻礙火區的自由基鏈鎖反應過程,高溫分解后的剩余物在煤表面天生一層薄膜,冷卻后成為脆性覆蓋物,使煤與空氣隔盡;但該材料不易均勻地分散到煤體內,充分發揮其防滅火效能,如用其水溶液注進煤體則易流失。
(四)吸熱降溫技術 主要目的是:降低高溫煤體溫度,徹底熄滅高溫火區,防止火區復燃。技術手段有:注水;灌漿;液氮;液態CO2。
熄滅煤層火區的關鍵是降低煤溫。水是最經濟、來源最廣泛吸熱降溫材料,其熱容量大,1L水轉化成蒸汽時吸收2256.7kJ熱量,同時天生1.7m。水蒸汽,能很快降低煤溫,大量水蒸汽具有沖淡空氣中的氧濃度、包圍、隔離火源、窒息火源的作用;灌漿防滅火技術在我國有自然發火危險的礦井中用得較普遍,泥漿能夠吸熱降溫,對煤體還有包裹作用,達到隔氧的目的,對于采空區的防滅火效果明顯,已成為與井下內因火災斗爭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井下自燃火源通常處于比較高的部位,用水或泥漿滅火時,不能滯留在發火部位,易形成固定的通道活動,流過發火部位后僅使煤表面溫度得到降低,煤體內部溫度仍然很高;水的沖洗將煤體表面的灰分帶走,又露出新的煤體表面,水的劇烈蒸發增加了煤的孔隙率,使漏風通道更加暢通;水在600℃以上會分解成H2和O2,有水煤氣爆炸的危險,給井下滅火隊員構成極大威脅。
(五)膠體防滅火技術
西安科技大學開發的凝膠、膠體泥漿、稠化膠體和復合膠體等防滅火技術集堵漏、降溫、阻化、固結水等性能于一體,使易于活動的水溶液在指定時間和部位發生膠凝,包裹高溫煤體,充分發揮水的吸熱降溫作用,較好地解決了灌漿和注水的泄漏流失題目。且在近1000℃的明火中不會迅速汽化,僅因水份緩慢蒸發而逐漸萎縮,滅火安全性好,在井下濕度90%,溫度28℃的環境下,13個月后仍保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