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流態發生在流速較大的情況下,其特點是流層內出現了無數的旋渦(見圖17一2)。經過深人的研究發現,湍流的產生和發展存在著有次序的結構,稱作擬序結構。這種結構顯示,湍流的初始旋渦是以流條形式在固體壁附近形成的。在速度梯度的作用下,流條不斷地滾動、擴大,發展到一定大小后即迅速離開壁面上升,并對液流產生擾動。最初生成的旋渦范圍很小,但轉動強度很大,且在流場內是不連續的,屬于小尺度旋渦。在底部流條中間還無規則地交替出現非湍流區。隨著小尺度旋渦上升擴展、相互兼并,結果又出現了轉動速度較低但范圍較大
的大尺度旋渦。在相鄰的兩大尺度旋渦間發生著運動方向的轉變。在轉變中,大的旋渦被攪動分散開來,形成許多小的波動運動。最后在翻滯力作用下,速度降低,動能轉化為熱能損耗掉。與此同時,新的旋渦又在底部形成和向上擴展,如此循環不已,構成圖17一2所示的湍流運動圖像。